東衛社區散策-東衛社區與聚落中心vol.0
- ccps93406
- 3月5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1小时前
東衛社區,是明朝起防守澎湖的東界,現社區內仍留有軍事坑道遺跡,歷史上貫穿明、清、日、中華民國歷任政府,與軍隊息息相關。加上下游水紋條件,民國五、六零年代,發展出特殊的軍農複合社區型態。軍人的消費力與娛樂活動,以東衛天后宮為社群中心,廟前廣場除了各祭祀慶典、里民活動、小餐車外,各家戶也會把自家種植的農作擺攤出售,一度相當繁榮。在歷經興建水庫徵收農地、軍隊編制精簡後,現廟前廣場除倒垃圾時間人潮聚集,仍保留祭祀、慶典、零星餐車與里民活動的功能,一旁的軍事坑道現已開放展覽各式藝術品,這裡依舊是東衛社區最充滿人氣的地方。

東衛天后宮
起源年份不詳,相傳是在康熙年間建造,從一開始僅是一間小小廟供俸土地神,乾隆年間才改供俸媽祖為主神。門面的偌大佛珠門簾,經常出現在澎湖各廟宇,主要是為了防止麻雀進入廟內築巢、排泄。除廟宇固定儀式外,元宵節、本廟媽祖誕辰等這裡都有熱鬧活動,社區也有自己的八音隊會在上述活動時演奏;平時大家倒垃圾時也會出現攤車販賣麵包、魚類等。
村前井(甘泉萬代井)
從日治時期起,這口井水號稱是全澎湖最清洌的井水,連當時行政長官都會來此取水飲用。自來水系統建置後,雖已無飲用該井水的需求,目前仍有里民會撈水上來,手洗衣物。連同附近的井,在民國五、六零年代,是社區里民利用在地玄武岩合力修鑿而成,是小朋友下水游泳、洗衣、灌溉之遊憩與農作的泉源。
東衛水庫
因為土地被徵當作水庫用地,東衛里民被迫失去此處大半最肥沃的農地,至此許多里民紛紛棄農從事其他工作。民國七十年水庫完工,現今澎湖所有水庫供水僅佔6%,早已不作為供水主力。夕陽、遠方燈塔、花火節煙火,會在水面行程美麗的倒影,現里民多在黃昏或夜晚時到此觀賞,偶有棉鴨等稀有鳥類迷路於此,吸引賞鳥民眾排排架設望遠鏡觀賞。
軍事坑道
因未有國民政府以前的史料記載,透過老一輩居民口述,僅知道此地是日本政府整修的軍事用地,相傳當時偶爾會被放出一群疑似被俘虜之人,因長期被關押坑道皮膚甚白,台語稱他們為「ㄉ一ㄡˋ ㄗㄡˊ」;現則將坑道整修為藝術品展覽區,元宵節時亦有市集在此舉行,形成相當有軍事沉浸感的室內活動場域。
Comentár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