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衛荏荏-雜貨店篇 vol.2
- ccps93406
- 3月5日
- 讀畢需時 5 分鐘
已更新:7月22日
社區超市-工人體力與拜拜知識的補給站

東衛社區202縣道上,斑駁的彩券招牌,老店「東衛超市」的招牌鮮紅地格外明顯。已有50年以上的超市,橫跨雜貨店的沒落與便利商店的興起,也見證澎湖民宿房地產發展。因婚姻留在東衛社區的高淑惠始終操持在這裡,在來來去去的客人中,聽著社區的囈語。
溜溜球與寶可夢的距離是我們的鄉愁
這裡是小編童年時回老家時常常近來探險的地方,凡舉溜溜球、蝴蝶炮、玩具手槍、作業簿等等都有販售。隨著幼齡娛樂的改變,現在走進超商已沒有了這些童玩品項,社區小朋友們圍著練習溜溜球「空轉」,變成了圍在寶可夢機台前排隊抓寶。已不復見往日小朋友圍著玩具商品架上的光景。

「機車不見了!」剛剛去東衛超市買東西忘記騎回家
因為文具的品項消失了,小編都得大老遠跑到馬公去買。以前在台灣上班騎車就要40分鐘也不覺得遠,現在騎到馬公10分鐘都覺得很懶。淑惠姐笑著說,在澎湖住久了,真的時間感覺不一樣,之前有一個客人住在對面而已,還騎車過來買東西,結果他竟然忘記有騎車來,就走路回家了,回家以後以為機車被偷了,還要去派出所報案!10分鐘叫做有點遠,走到對面才是真正的近,近到任何採買與在地店家產生交流,這樣的鄰里關係,應該就是有別於都會的「地方感」吧!
請問為什麼要分金紙銀紙?傳統祭祀的知識補給站
東衛超市裡還陳列著許多麵包,淑惠姐說,很多東衛居民會來買去做供奉的祭品,是因為麵粉發酵才能做成麵包,這個過程帶有「發」的過程被看做是「發財」、「興旺」的象徵;除此之外,還超市裡也有賣銀紙、金紙、香等等祭祀用品。淑惠姐說,銷量早大不如前,現在人越來越精簡各種拜拜儀式。小編去買香的時候也問過店家,金紙、銀紙、巾衣各別長怎樣,幸好還有這些店家可以讓不熟悉的年輕人諮詢拜拜的用品跟禮節。「客人買久了,買到我都知道怎麼拜了。有時候太久沒有人買,我也會忘記怎麼拜啦!」淑惠姐大笑。

一天的力氣!工人的好朋友
淑惠說,現在進來買東西的,大部分都是附近居民、路過建築的工人,都是買一些吃的喝的,因為做工需要。迄今澎湖已經有超過1,000家的民宿,更有無數的建案正在進行,202作為交通要道,自然是工人往返補充食物飲品的方便選擇。

比起冰冷的「歡迎光臨!」,我們需要向社區商店學習溫熱
有別於「歡迎光臨!」「要報會員嗎?」「需要載具嗎
?」這樣的便利商店制式回應,傳統社區雜貨店與消費者的關係更加有機與多元。不僅是一直以來住民來消費會聊上幾句,到了現代,買了香甚至還可以詢問拜拜怎麼處理。如果經過東衛社區,不妨進來和淑惠聊聊,感受一下社區的溫度。「我們的牛奶棒超棒的!牛奶棒!牛奶棒棒!很適合你這樣到處採訪的人隨時補充能量!」走之前,淑惠問我要不要買。


低調卻時常陪伴的雜貨鋪──柴米油鹽和指路都有他在
東衛社區彎彎曲曲的巷弄,頗不按順序排列地址,總是讓外送員打來:「請問XX里XX號是在這裡嗎?」已經是這個時代常出現的情形。騎著黑綠後車箱的外送員司機停在雜貨舖門口詢問,老闆娘便走出去為他指路。東衛社區裡這間沒有名字可以讓我們記住的雜貨店,老闆娘在為人指路時,我卻感受到形影相隨的陪伴感,走進來的老居民選著生活所需的柴米油鹽,正是這樣淡淡的商店,才能劃過歷史的縱深陪伴我們的生活。

針線與凍凍果的歲月
老闆娘樂寶(漢名:劉杜秋蘭)來自台東的魯拉克斯排灣族部落,原本從事護理師工作,因為婚姻來到澎湖定居,從此展開了一段40幾年陪伴東衛社區的雜貨店人生。「從我婆婆那時開始經營就非常辛苦,每天都要自己去馬公提貨用袋裝,那時跟現在賣的品項很不一樣,針線、五金等等也都是自己扛,那時候也比較講究原味的東西,我們也會做凍凍果,有酸梅、綠豆各種口味。」樂寶還說,以前雜貨店都當家族企業,隨時至少有4、5個家人在顧店,人潮絡繹不絕。現在大家消費習慣不一樣了,我自己的小朋友也有其他工作要忙,就變成幾乎是我在顧店。現在交通已經很方便,也不用像以前一樣去載貨,供應商都會來盤點需要的商品然後送過來。


小朋友跟我說,魔芋爽加泡麵很好吃
商品架上仍擺著跳跳糖,跟許多色素糖果(?),看起來甜食在任何時代都受到小孩子的歡迎。樂寶感嘆:「而且以前小朋友真的超級多,東衛國小一放學,小朋友就會一窩蜂地來,哇好熱鬧!」除了琳瑯滿目的零食甜點外,也有頗具魔芋爽,樂寶還煞有其事地告訴我,有一個小朋友跟他說,魔芋爽加泡麵一起吃很好吃;此外,有陣子社區裡的家庭看戶移工很多,她也要配合進一些東南亞香料、蛋糕等。冬至快到了,雜貨店裡的冰櫃躺著雞母狗的麵團,樂寶說,那是澎湖特色,除雞母狗之外還有菜繭,也很適合來澎湖冬季來澎湖旅遊的人嚐嚐看。
護理師與雜貨店都是一段陪伴的關係
來這裡的客人,也有很多社區的長輩,也時常帶給樂寶歡樂。樂寶笑著說:「老人家在講話有時不太清楚,有時候就會拿錯東西給他們。他們就會很直接的說:『阿汝系臭耳聾蛤?』我就會回說:『不好意思,不好意思我耳朵可能有問題。』這裡的老人家很直接啦,覺得很有親和力。」小孩、移工、老人家都在這裡受到樂寶傾聽,進貨客人需要的商品、幽默的回應、與孩童交換泡麵資訊,一如病房裡的護理師,與人的對談除了字面上的意思,更多的是超越語言的心意感受。無名的雜貨店與護理師都是一個放小自我,而更專注傾聽對方的需要的存在,也許比起買東西或治療,更可貴的就是如此日常的陪伴,澎湖縣馬公市東衛里103號,在這裡。







小報購買:




留言